九龍塘有一個小公園,隱伏在鬧市之中。它被馬路和矮矮的房子包圍,我在浸大游走多年了,近來才發現它。公園裡有鞦韆、滑梯和動物形的搖搖座。公園旁有窄窄的小路,有時下課後,我會選擇走這小路看看公園。那裡種滿了大大小小的樹木,一片又一片的綠色總會遮蓋某些風景,然而只要向前走一點,風景就會重現。只是起重機、挖土機已在它身邊蠢蠢欲動。對於遺忘,它大概已經作好準備——我想起我的童年,那無憂無慮的寧靜時刻,那依依不捨的遊樂時光,早像海洋深處的藍光——暗下去、暗下去。童年已經遠去,很多現有的東西也將會遠離我,我們自出生而來,就開始走進黑夜,然而得繼續行走。
然而每次走過公園,我得到的安寧無法為任何東西所搶走,即使有天我患上老人痴呆症,即使有天我離開人間,那只代表我無法記起,並不代表它已經消失。因此,我因為「曾經、在此、相遇」而感到慶幸。
這本小小的集子集合了我2006年間至2008年間兩年間的數十篇散文。我放棄所謂氣魄,結構,技法等等——我要這些來幹麼?只是真誠,實在不可背叛。我寫我心,我決意把文字交給時間和空間,在和諧裡找尋安靜、快樂和愛,於是就把集子命名為《午後公園》。
最後把這書獻給我的父親、母親、姐姐、祖母和我的好友們——我回憶的製造者、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0 回應 to “《午後公園》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