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無風帶》有什麼意見?歡迎你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無風帶》
作者:呂永佳
出版社:匯智出版社
頁數:192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類別:現代詩詩集
小分享: 今天皇后碼頭詩會,拿了兩本《無風帶》出來義賣。八時左右離場的時候,竟發展前方的一位女生和她的男朋友(沒有誤會對嗎?)一邊走,一邊拿著我的詩集讀著。在這裡真的很想跟你說聲:謝謝你。
你好!我是上次說喜歡 ~再會了~的"路人"。某日逛書店,眼睛在書架上橫掃書名之際發見無風帶三個字,於是便買下細讀。現在讀到三十九頁,有些感想想分享一下。
不過希望你不要見怪我的大論,我不是一個很懂得詩的人,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感想,也不知會否捉錯詩人的詩意。但我總覺得看一個不懂詩的人的感想也是有趣的吧。
在讀燒失中的詩時就有很強烈的感受,而且十分親切。那種感受是由電車的暗語開始的。記得在開頭,我一路是似懂非懂的讀著,但讀到最後三句時,我突然明白了詩中的細語,不禁微笑起來。也許是因為我很愛坐在電車上愛風景,所以感到這首詩很有味道,而且是香港的味道。
之後是美麗時光,是我暫時在詩集中最喜歡的一首。由於我很喜歡仰望唐數,於是一開始詩就在腦海中展現朦朧的影像。雖然我未在唐樓生活過或活動過,但讀完詩就彷彿曾擁有過那童年,而且在此刻回味過去。特別喜歡最後的四句,令人想起剛懂得認識世界的時刻如何美麗,雖然我記憶中並不存在那一刻。
另外也喜歡走進城市的深藍。當中那一句「電話卻從背囊走到褲袋裡」非常有時代感,同時也在我或者很多人身上發生卻又不以為然,引發我一些感想。最後的一段很迷離,如我們的都市。
在燒失中的詩,很多時都在結尾給了我驚喜。同樣是在最後,在火車窗外,老人說:「路軌是圓形的。」我心突然沈默。
不過最令我奇怪的相信是門匙彎了。本來是平靜隨意的讀著,到第二段時,我的眼眶不知名的濕了。或許是知道的,但說不出來。
也許就是因為讀門匙彎了後的奇妙感覺令我很想把讀後感分享,而用奇妙這詞來形容詩實在太貼切了。由於現在忙於預備高考,讀詩往往成了合時的甜品。每天翻兩頁無風帶真的很滋味。
不知我所喜歡的是不是同樣是你滿意之作,不過我是真的喜歡。哈哈!
丹: 謝謝你寶貴的感想。十分感謝你呢! 《無風帶》裡的詩作分了四輯,第一輯「燒失」的大部分詩作是最先寫的,大多圖繞童年或校園記憶。你還沒有看其他部分的詩作,或許可先談「燒失」這一輯詩作。 1) 這輯中我當最喜歡放於卷首的〈約定〉。 2)〈火車窗外〉可以說是我第一首寫的新詩。 3) 〈拆房子〉和〈電車的暗語〉也分別寫了對父母親的一些看法,而那些細節都是虛構的。 4) 〈美麗時光〉是我第一首發表的作品,其實之還有一首的是〈紅豆〉,不過沒有把它放在詩集裡面。另一首是輯在《新詩捕手》裡的〈再會了〉,不過我覺得那首詩有過重的前人的影子,因此也不把它放在詩集裡面。 整體上來說,我自己比較喜歡「情序」一輯的詩作,但有點奇怪地現在不大能寫這類詩歌。或許待你看畢以後,再談不遲呢!
初讀情序,覺得比燒失吃力,或者是由於更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讀了一遍後不知可以說出甚麼感覺,只覺得某些感情於輕輕挑起了。但我覺得應該有更多的,於是記起曾聽說過我們不應只用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讀一本書、一些作品,所以我就把自己作為了一種投入去讀,果然感受多了。
我覺得似乎不能用讀燒失的方法去讀情序,而且更難用言詞去表達讀後感。
失足的象,我覺得像在說一個由機遇而成的約會,令我想起我們的人遇關係很迷離。一些人我們知道很久卻不曾認識,但有認識的渴望。在機遇下有了約會的可能,我們期待,幻想。到約會時盡力互相認識,記下約會的細節。我們心中塑造了一個完整的大家,但到最後,我們發覺,也許心中的彼此都只是彼此的一小部份,那我們算是認識的人嗎?我們的關係又是甚麼?
很喜歡過雲雨,因為我感覺到網路的世界,人與人時空的交錯,或明或暗的從文字探索觀察著對方。同時我又感到一些細膩的情懷,因為我們都試過悄悄的走進別人的日記,而且間接地留意對方的動態。我們不留言離開卻想留下線索,希望是對方發現而不是自己表態。讀後感覺得像那清新的小雨點。
有些謊言經過,感受很深,因為像是描寫都市人的內心世界。被擠擁包圍,而且活在裡面,但我們都暗地裡步步為營。害怕別人的謊言但自己也是說謊言的一個,而且害怕被人發現。我們都希望了解卻又害怕被人了解。或者我們希望可以脫離,但卻沒有脫離的勇氣。
其實讀了幾遍後,已經喜歡上情序的大部分詩作,但有些不太能用言語說出,或者那感覺已經在詩句之中,我找不到更能表達的句子。但一路讀情序,我都感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情被輕輕的泛起,但只是輕輕的,並沒有一把揪起,好讓我們還有些餘地,不至於太殘酷地面對某些黑暗。
最後想說說無風帶這首詩,因為那是我在這本詩集中最早接觸的一首詩,也在電台聽你唸過,但一路都投入不到。直至有天不死心決定邊讀邊唸出來,竟有一番新感受,而且很感觸,於是在詩下空白的位置寫了些感想。「過去的美好已走掉。我們回想,彷彿已經從一片片的曾經裡得到一些往前走的勇氣,明白到美好是不會永恆。但在心底裡,片斷還是神聖的,我們小心翼翼地收藏於心底深處,然後發覺我們冷靜面對,卻未曾放下一些感情。我們還是去回憶,然後沉默。」
現在開始讀信城了,希望能繼續分享一下。
丹: 十分感謝你詳細的分析。很多的分析都很準確。 「情序」是我較喜歡的詩輯。我可以向你分享更多。 〈失足的象〉記得是一個無聊的下午寫的,但是竟然是我轉風格的一首重要的詩歌。於是我創作了〈電話亭裡的蝸牛〉、〈門匙彎了〉、〈沉默和沉默以後〉及〈有些謊言經過〉等詩。但我最喜愛的除了說像兩少無猜的友/愛情的〈無風帶〉以外,其實是〈機票〉、〈熱帶雨林〉及〈阿瑪遜河〉等具南美意味的詩。 其實這三首詩的主題都是一樣的,是寫一種深沉的焦慮。例如我們總是在最幸福的時候,感到一種失去的無常感;我們總是在最想去愛的時候,或多或少地猶豫與退避。而我自己覺得這幾首詩寫出來很能夠表達我自己當時的這一種感覺。大概這三首詩與其他「情序」裡的詩歌有一點不同。 而〈無風帶〉這種行雲流水式的寫法,在我另一首沒有輯到詩集裡的詩〈而我們行走〉其實是頗類近的。但〈而我們行走〉以後,現在也沒有這種心情再寫這一類詩——因為這種但願是暫時性的消失,我對〈無風帶〉及〈門匙彎了〉等詩,還是頗喜愛它們的呢! 謝謝你跟我談詩,期待你對「信城」的意見呢。
其實點解你會作這本書做「無風帶」?
你的回應令我很驚喜呢!我也沒想過自己的分析可以沾到準確二字。記得打感想時總是戰戰兢兢怕自己所想的與詩的本意離得太遠。好不容易讀完了信城,好像比情序難度高了一點,相信是由於情序寫的感受與我日常感受的有多一點相近的地方。
情序的詩很多時都在說兩個人的關係,有時在詩中會有你和我。而在信城裡,我總是獨自面對四周的事,或者是獨自面對自己。似乎是由人與人的關係伸展到人與城市,有時候又收縮到人與自己。
讀暗湧,我彷彿變成了作者,由地鐵開始行走於城市之間。雖然是每天經過的地方,但一切機械式的運作都顯得拒人千里。就算已經習慣了,但很多地方細節還是那麼突兀令人不自在。當人漸漸成長或年老,身邊的仍是那樣子,沒有一點與自己共同存在過的痕跡,好像彼此互不相干,甚至是連路人也是冰冷得像城市機械裡的零件裝置。人與自己生活的城市極度疏離,以致人無法從身邊的一切找到慰藉,無法依存。在面對人生又一階段時,就更令人對未來充滿恐慌,只有獨自承受心底裡無形的焦慮。可是,當發現周遭的一切都如此陌生時,面對自己,又微微感到對自己也有種陌生感。
讀完暗湧之後讀墓園,不禁把它們關聯起來。如果在暗湧中被忽略的是微觀的個人,墓園就像說被忽略的是微觀的一些建築和事物,都是開始陳舊的。可是,這次離棄它們的也有自己在內。暗湧的主角很孤單,然而墓園中的那所大廈,曾經與我們共同生活過,見證了城市發展的也同樣孤單地坐站在街上,與大家的過去一同等待被記得或忘記。
說起人與城市的關係,讀這兩首詩時剛好是皇后碼頭議論紛紛的日子,令人很感觸。
在暗湧和墓園之外,我選了另外感受較易道出的三首來作感想。
失物招領處是我思考了很久的其中一首,摸了一大輪,甚至忍不住偷看鍾序的解釋才有些頭緒。後來我發覺,在失物招領處一詩中,我平日間中湧上心頭的一種感覺具體了起來。我們一路生活,有很多被遺忘的,總會在很久之後被從新記起,可是,到那個時間,從新被記起的會成了另一回事,彷彿是依照我們想記起甚麼而改變成為了甚麼。明明是不自覺進行的,但詭異的是,在我們未忘記之前已經清楚知道並確定這一切的發生。於是,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態度…….
游魚,我想是一首關於詩的詩。詩感一到,周遭事物變得夢幻起來,空間似乎只剩下自己。於是詩開始並伸延,一些自己沒有意識過的想法,或潛意識中被壓抑的都隨著詩句不自覺地呈現出來。然後,當讀著自己寫下的東西的時候,好像失去了安全感,甚至害怕面對一些深層的自己。最後,自己似乎被詩駕馭了。平時談起詩總是歡欣愉快的,所以我覺得這首詩很特別。
讀廢墟是件有趣的事。第一眼望去只有最後的一個句號,於是我便不喘一下的一口氣均速把詩讀完。其實不是很了解詩中的意思,但一路讀,沒關係的東西在腦際不斷略過,我覺得好像發了一個零碎的夢,或許是關於廢墟的。
其他的詩,有些我也很喜歡,不過具體的不太說得出來,哈哈!
本來直覺比較喜歡情序的詩,但對於信城也愈讀愈有味了,所以放棄比較。其實我也很高興可以打出感想給你看。
之後是最後的黑夜了。現在的感覺有如其名,好像要準備探索未知的黑夜一樣,有點緊張的興奮。不過我想,在探秘之前,我要先睡一覺了。
DAN:
謝謝你的分析和細讀。其實一早便想回覆你,可是不知道為甚麼在這裡留言有時是頗不順利的。
「信城」一輯,相對於其他的詩輯,它是比較瑣碎的,因為有時把不能分類的詩,也放到這一輯當中——大概我所有的詩作都跟城市有關吧。你所說的〈暗湧〉和〈墓園〉都是我偏愛的詩。〈墓園〉寫的是香港十年的變遷,我先在《明報》發表,後來在皇后碼頭的詩會上朗讀,漸漸對這詩有了更深的感情。有時詩跟作者的關係是這樣被建立的,頗有趣。
整本詩集當中,我特別鍾愛的還是〈坐太空船回來〉一詩,這首詩寫的時候是受村上春樹的小說《黑夜之後》所影響。寫的時候倒沒有甚麼計劃,寫畢後發現這首詩竟然可以反映了我在這個變異城市之中不忍離去的心情。鍾序中把之與〈氫氣球〉對讀實在是用心細讀之結果:我本同用「五時……五時……」開展〈氫〉,但失敗了,但兩者的關聯卻依然是有的——鍾序裡的細心準確的分析,我也不多提了。
十二夜後、晚吹舊城都是得優異獎的作品,寫來不免為文造情,而一眾散文詩則不少為寫blog時的浮生囈語,也頗能代表一小段時間的心情,於是它們放到詩集裡去。
麗儀: 關於書名,可以看看後記呢。
有關情序循環 其實我把書買回來,忙不迭要看的是情序。看了兩遍。序字下得真好,令人想到戀人們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相惜、相膩、相距、相棄,然後又再相扶的循環套中。 失足的象﹕患得患失。在預計與錯過之間,顯出詩中我的樸拙,而象又是如此的好記心。 過雲雨﹕欲進還退。另一種男兒心事。 無風帶﹕回憶與預敍。戀愛過程中的風眼,也無風雨也無晴。 門匙彎了﹕兩看始生厭。彼此緊靠而卻又疏遠。 有些謊言經過﹕誘惑與試探。 沉默與沉默之後﹕西諺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的寫照。相膩相距卻又相擁相愛。 石頭﹕等待與收放的掙扎。 情序中的你與我時近時遠,若即若離。開始是在白紙上劃地圖,繼而在白紙在黃燈下被撕裂。詩中的「試探」「悄悄的走進你的網址」「偷來的單車」「不需要背著別人」等掩語更顯情之真摰。想到此,令人深嘆愛情的迷人,但又如何令人沮喪。
有關你、我、我們、自己、他 特別注意詩中人稱代詞的使用。詩中兩個他其實亦可以是我﹕送給他(過雲雨)、我看不到他的臉(電話亭內的蝸牛) 距離﹕自己 地圖﹕你 無風帶﹕師友眾親
有關坦露與掩藏 如果要我用兩個字形容這本詩集,我會毫不猶疑以坦露二字誌之。在情序及《自己的房間》中這尤其突出的。這首詩令我想起郁達夫先生的沉淪。 作者一開始就下了一個對字,在在說明這是自己的房間,但偏偏詩中出現的是你。在掩藏與坦露之間,展示了虛空。其實作者無意掩藏。作者透過題目中真實的自己與詩中虛擬的你,將蒼涼與虛空陶鑄。 究竟那個是自己,那個是你,其實也不必深究。 但此詩是無比純潔的。以醜寫美,以穢寫潔。
有關憐憫 「而我們的示威表面看來十分有具體意義的時候,痛苦在輪迴。」把話說到我的心坎中。 我們有甚麼資格去憐憫他人,正如聖經中所說,我們憑甚麼以石頭去砸那犯姦淫罪的婦人。雖然我不是教徒。說到底,誰又不是千瘡百孔呢? 如果不是從對等的位置去憐憫他人,那就不是憐憫了。那只是滿足自己的另一種廉價感情消費。當你居高臨下去同情他人時,罪孽就在你身上滋生。 那甚至令我懷疑憐憫二字究竟是褒是貶。我想起史鐵生對生命及殘疾的思考。
有關孤獨 那天在回家的路中,想着昨晚剛讀的詩,潛意識知道自己要往水果店的方向走。就這樣,既有方向又沒有方向的走着。後來我想,有誰能與我分享靜默的思考過程,我們大概只能與別人分享對人、事、文、情的想法觀感,但從來不能與別人分享那一刹的閃念,那美妙的過程。想到這兒,深感人—— 畢竟是孤獨的。這又令我想起莊子。 人是多麼渴望被理解。但傷知音稀。
有關新詩 若許年頭沒有悸動了,況且對新詩本來就有點保留。這本小集子令我鈎起了對一段稚拙莽撞歲月的感懷,神傷了好一陣子。
只讀了情序幾首及自己的房間,以上只為讀後絮語。很喜歡你的小集子。加油啊! 另未能找到而我們行走一詩,欲一讀,懇請轉載於此或電郵予我。謝。
outsider:
謝謝你對《無風帶》所作出的分享。 相對於〈燒失〉和〈黑夜〉,〈情序〉中的詩作大概較新——雖然整本詩集不過是收集了兩年來的詩作。然而寫〈情序〉的時候,卻是比較隨意,有時沒有必要好好先想好主題才下筆。寫的時候大多依著自己的感覺走,如〈無風帶〉、〈失足的象〉、〈過雲雨〉、〈有些謊言經過〉等等都是這類型的詩。
說得很對,你說「有關坦露與掩藏」、「有關孤獨」都是我想探討的主題。至於「序」,倒想作一些撥亂和重新闡析,而你或許可能也察覺到,在坦露和掩藏之間,有時比「序」更影響我們的,是「罪」。
至於〈而我們行走〉,有幾個方法可以找到,一是找回《月台》的第十期,一是浸大出了一本新世代詩集,內裡輯了〈而我們行走〉一詩。再不然,我可以電郵給你看,謝謝你的支持和鼓勵:)
我也覺得你的《而我們行走》寫得很好,請問你可不可以將這首詩電郵給我看?
billy ok, 無問題。
Hi, there!..f555c1d45609b4892ddff5c77c2628b2
無風帶我第一本看的詩集, 剛看完,很喜歡,放在第一篇有沒有特別意思?
另外,最近你有冇睇?
我想問最近你有冇睇
Karen: 不好意思,不大明白你的問題。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透過電子郵件通知我後續回應。
有新文章時用Email通知我。
Δ
在 WordPress.com 建立免費網站或網誌. RSS Entries and RSS Comments
小分享:
今天皇后碼頭詩會,拿了兩本《無風帶》出來義賣。八時左右離場的時候,竟發展前方的一位女生和她的男朋友(沒有誤會對嗎?)一邊走,一邊拿著我的詩集讀著。在這裡真的很想跟你說聲:謝謝你。
你好!我是上次說喜歡 ~再會了~的"路人"。某日逛書店,眼睛在書架上橫掃書名之際發見無風帶三個字,於是便買下細讀。現在讀到三十九頁,有些感想想分享一下。
不過希望你不要見怪我的大論,我不是一個很懂得詩的人,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感想,也不知會否捉錯詩人的詩意。但我總覺得看一個不懂詩的人的感想也是有趣的吧。
在讀燒失中的詩時就有很強烈的感受,而且十分親切。那種感受是由電車的暗語開始的。記得在開頭,我一路是似懂非懂的讀著,但讀到最後三句時,我突然明白了詩中的細語,不禁微笑起來。也許是因為我很愛坐在電車上愛風景,所以感到這首詩很有味道,而且是香港的味道。
之後是美麗時光,是我暫時在詩集中最喜歡的一首。由於我很喜歡仰望唐數,於是一開始詩就在腦海中展現朦朧的影像。雖然我未在唐樓生活過或活動過,但讀完詩就彷彿曾擁有過那童年,而且在此刻回味過去。特別喜歡最後的四句,令人想起剛懂得認識世界的時刻如何美麗,雖然我記憶中並不存在那一刻。
另外也喜歡走進城市的深藍。當中那一句「電話卻從背囊走到褲袋裡」非常有時代感,同時也在我或者很多人身上發生卻又不以為然,引發我一些感想。最後的一段很迷離,如我們的都市。
在燒失中的詩,很多時都在結尾給了我驚喜。同樣是在最後,在火車窗外,老人說:「路軌是圓形的。」我心突然沈默。
不過最令我奇怪的相信是門匙彎了。本來是平靜隨意的讀著,到第二段時,我的眼眶不知名的濕了。或許是知道的,但說不出來。
也許就是因為讀門匙彎了後的奇妙感覺令我很想把讀後感分享,而用奇妙這詞來形容詩實在太貼切了。由於現在忙於預備高考,讀詩往往成了合時的甜品。每天翻兩頁無風帶真的很滋味。
不知我所喜歡的是不是同樣是你滿意之作,不過我是真的喜歡。哈哈!
丹:
謝謝你寶貴的感想。十分感謝你呢!
《無風帶》裡的詩作分了四輯,第一輯「燒失」的大部分詩作是最先寫的,大多圖繞童年或校園記憶。你還沒有看其他部分的詩作,或許可先談「燒失」這一輯詩作。
1) 這輯中我當最喜歡放於卷首的〈約定〉。
2)〈火車窗外〉可以說是我第一首寫的新詩。
3) 〈拆房子〉和〈電車的暗語〉也分別寫了對父母親的一些看法,而那些細節都是虛構的。
4) 〈美麗時光〉是我第一首發表的作品,其實之還有一首的是〈紅豆〉,不過沒有把它放在詩集裡面。另一首是輯在《新詩捕手》裡的〈再會了〉,不過我覺得那首詩有過重的前人的影子,因此也不把它放在詩集裡面。
整體上來說,我自己比較喜歡「情序」一輯的詩作,但有點奇怪地現在不大能寫這類詩歌。或許待你看畢以後,再談不遲呢!
初讀情序,覺得比燒失吃力,或者是由於更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讀了一遍後不知可以說出甚麼感覺,只覺得某些感情於輕輕挑起了。但我覺得應該有更多的,於是記起曾聽說過我們不應只用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讀一本書、一些作品,所以我就把自己作為了一種投入去讀,果然感受多了。
我覺得似乎不能用讀燒失的方法去讀情序,而且更難用言詞去表達讀後感。
失足的象,我覺得像在說一個由機遇而成的約會,令我想起我們的人遇關係很迷離。一些人我們知道很久卻不曾認識,但有認識的渴望。在機遇下有了約會的可能,我們期待,幻想。到約會時盡力互相認識,記下約會的細節。我們心中塑造了一個完整的大家,但到最後,我們發覺,也許心中的彼此都只是彼此的一小部份,那我們算是認識的人嗎?我們的關係又是甚麼?
很喜歡過雲雨,因為我感覺到網路的世界,人與人時空的交錯,或明或暗的從文字探索觀察著對方。同時我又感到一些細膩的情懷,因為我們都試過悄悄的走進別人的日記,而且間接地留意對方的動態。我們不留言離開卻想留下線索,希望是對方發現而不是自己表態。讀後感覺得像那清新的小雨點。
有些謊言經過,感受很深,因為像是描寫都市人的內心世界。被擠擁包圍,而且活在裡面,但我們都暗地裡步步為營。害怕別人的謊言但自己也是說謊言的一個,而且害怕被人發現。我們都希望了解卻又害怕被人了解。或者我們希望可以脫離,但卻沒有脫離的勇氣。
其實讀了幾遍後,已經喜歡上情序的大部分詩作,但有些不太能用言語說出,或者那感覺已經在詩句之中,我找不到更能表達的句子。但一路讀情序,我都感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情被輕輕的泛起,但只是輕輕的,並沒有一把揪起,好讓我們還有些餘地,不至於太殘酷地面對某些黑暗。
最後想說說無風帶這首詩,因為那是我在這本詩集中最早接觸的一首詩,也在電台聽你唸過,但一路都投入不到。直至有天不死心決定邊讀邊唸出來,竟有一番新感受,而且很感觸,於是在詩下空白的位置寫了些感想。「過去的美好已走掉。我們回想,彷彿已經從一片片的曾經裡得到一些往前走的勇氣,明白到美好是不會永恆。但在心底裡,片斷還是神聖的,我們小心翼翼地收藏於心底深處,然後發覺我們冷靜面對,卻未曾放下一些感情。我們還是去回憶,然後沉默。」
現在開始讀信城了,希望能繼續分享一下。
丹:
十分感謝你詳細的分析。很多的分析都很準確。
「情序」是我較喜歡的詩輯。我可以向你分享更多。
〈失足的象〉記得是一個無聊的下午寫的,但是竟然是我轉風格的一首重要的詩歌。於是我創作了〈電話亭裡的蝸牛〉、〈門匙彎了〉、〈沉默和沉默以後〉及〈有些謊言經過〉等詩。但我最喜愛的除了說像兩少無猜的友/愛情的〈無風帶〉以外,其實是〈機票〉、〈熱帶雨林〉及〈阿瑪遜河〉等具南美意味的詩。
其實這三首詩的主題都是一樣的,是寫一種深沉的焦慮。例如我們總是在最幸福的時候,感到一種失去的無常感;我們總是在最想去愛的時候,或多或少地猶豫與退避。而我自己覺得這幾首詩寫出來很能夠表達我自己當時的這一種感覺。大概這三首詩與其他「情序」裡的詩歌有一點不同。
而〈無風帶〉這種行雲流水式的寫法,在我另一首沒有輯到詩集裡的詩〈而我們行走〉其實是頗類近的。但〈而我們行走〉以後,現在也沒有這種心情再寫這一類詩——因為這種但願是暫時性的消失,我對〈無風帶〉及〈門匙彎了〉等詩,還是頗喜愛它們的呢!
謝謝你跟我談詩,期待你對「信城」的意見呢。
其實點解你會作這本書做「無風帶」?
你的回應令我很驚喜呢!我也沒想過自己的分析可以沾到準確二字。記得打感想時總是戰戰兢兢怕自己所想的與詩的本意離得太遠。好不容易讀完了信城,好像比情序難度高了一點,相信是由於情序寫的感受與我日常感受的有多一點相近的地方。
情序的詩很多時都在說兩個人的關係,有時在詩中會有你和我。而在信城裡,我總是獨自面對四周的事,或者是獨自面對自己。似乎是由人與人的關係伸展到人與城市,有時候又收縮到人與自己。
讀暗湧,我彷彿變成了作者,由地鐵開始行走於城市之間。雖然是每天經過的地方,但一切機械式的運作都顯得拒人千里。就算已經習慣了,但很多地方細節還是那麼突兀令人不自在。當人漸漸成長或年老,身邊的仍是那樣子,沒有一點與自己共同存在過的痕跡,好像彼此互不相干,甚至是連路人也是冰冷得像城市機械裡的零件裝置。人與自己生活的城市極度疏離,以致人無法從身邊的一切找到慰藉,無法依存。在面對人生又一階段時,就更令人對未來充滿恐慌,只有獨自承受心底裡無形的焦慮。可是,當發現周遭的一切都如此陌生時,面對自己,又微微感到對自己也有種陌生感。
讀完暗湧之後讀墓園,不禁把它們關聯起來。如果在暗湧中被忽略的是微觀的個人,墓園就像說被忽略的是微觀的一些建築和事物,都是開始陳舊的。可是,這次離棄它們的也有自己在內。暗湧的主角很孤單,然而墓園中的那所大廈,曾經與我們共同生活過,見證了城市發展的也同樣孤單地坐站在街上,與大家的過去一同等待被記得或忘記。
說起人與城市的關係,讀這兩首詩時剛好是皇后碼頭議論紛紛的日子,令人很感觸。
在暗湧和墓園之外,我選了另外感受較易道出的三首來作感想。
失物招領處是我思考了很久的其中一首,摸了一大輪,甚至忍不住偷看鍾序的解釋才有些頭緒。後來我發覺,在失物招領處一詩中,我平日間中湧上心頭的一種感覺具體了起來。我們一路生活,有很多被遺忘的,總會在很久之後被從新記起,可是,到那個時間,從新被記起的會成了另一回事,彷彿是依照我們想記起甚麼而改變成為了甚麼。明明是不自覺進行的,但詭異的是,在我們未忘記之前已經清楚知道並確定這一切的發生。於是,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態度…….
游魚,我想是一首關於詩的詩。詩感一到,周遭事物變得夢幻起來,空間似乎只剩下自己。於是詩開始並伸延,一些自己沒有意識過的想法,或潛意識中被壓抑的都隨著詩句不自覺地呈現出來。然後,當讀著自己寫下的東西的時候,好像失去了安全感,甚至害怕面對一些深層的自己。最後,自己似乎被詩駕馭了。平時談起詩總是歡欣愉快的,所以我覺得這首詩很特別。
讀廢墟是件有趣的事。第一眼望去只有最後的一個句號,於是我便不喘一下的一口氣均速把詩讀完。其實不是很了解詩中的意思,但一路讀,沒關係的東西在腦際不斷略過,我覺得好像發了一個零碎的夢,或許是關於廢墟的。
其他的詩,有些我也很喜歡,不過具體的不太說得出來,哈哈!
本來直覺比較喜歡情序的詩,但對於信城也愈讀愈有味了,所以放棄比較。其實我也很高興可以打出感想給你看。
之後是最後的黑夜了。現在的感覺有如其名,好像要準備探索未知的黑夜一樣,有點緊張的興奮。不過我想,在探秘之前,我要先睡一覺了。
DAN:
謝謝你的分析和細讀。其實一早便想回覆你,可是不知道為甚麼在這裡留言有時是頗不順利的。
「信城」一輯,相對於其他的詩輯,它是比較瑣碎的,因為有時把不能分類的詩,也放到這一輯當中——大概我所有的詩作都跟城市有關吧。你所說的〈暗湧〉和〈墓園〉都是我偏愛的詩。〈墓園〉寫的是香港十年的變遷,我先在《明報》發表,後來在皇后碼頭的詩會上朗讀,漸漸對這詩有了更深的感情。有時詩跟作者的關係是這樣被建立的,頗有趣。
整本詩集當中,我特別鍾愛的還是〈坐太空船回來〉一詩,這首詩寫的時候是受村上春樹的小說《黑夜之後》所影響。寫的時候倒沒有甚麼計劃,寫畢後發現這首詩竟然可以反映了我在這個變異城市之中不忍離去的心情。鍾序中把之與〈氫氣球〉對讀實在是用心細讀之結果:我本同用「五時……五時……」開展〈氫〉,但失敗了,但兩者的關聯卻依然是有的——鍾序裡的細心準確的分析,我也不多提了。
十二夜後、晚吹舊城都是得優異獎的作品,寫來不免為文造情,而一眾散文詩則不少為寫blog時的浮生囈語,也頗能代表一小段時間的心情,於是它們放到詩集裡去。
麗儀:
關於書名,可以看看後記呢。
有關情序循環
其實我把書買回來,忙不迭要看的是情序。看了兩遍。序字下得真好,令人想到戀人們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相惜、相膩、相距、相棄,然後又再相扶的循環套中。
失足的象﹕患得患失。在預計與錯過之間,顯出詩中我的樸拙,而象又是如此的好記心。
過雲雨﹕欲進還退。另一種男兒心事。
無風帶﹕回憶與預敍。戀愛過程中的風眼,也無風雨也無晴。
門匙彎了﹕兩看始生厭。彼此緊靠而卻又疏遠。
有些謊言經過﹕誘惑與試探。
沉默與沉默之後﹕西諺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的寫照。相膩相距卻又相擁相愛。
石頭﹕等待與收放的掙扎。
情序中的你與我時近時遠,若即若離。開始是在白紙上劃地圖,繼而在白紙在黃燈下被撕裂。詩中的「試探」「悄悄的走進你的網址」「偷來的單車」「不需要背著別人」等掩語更顯情之真摰。想到此,令人深嘆愛情的迷人,但又如何令人沮喪。
有關你、我、我們、自己、他
特別注意詩中人稱代詞的使用。詩中兩個他其實亦可以是我﹕送給他(過雲雨)、我看不到他的臉(電話亭內的蝸牛)
距離﹕自己
地圖﹕你
無風帶﹕師友眾親
有關坦露與掩藏
如果要我用兩個字形容這本詩集,我會毫不猶疑以坦露二字誌之。在情序及《自己的房間》中這尤其突出的。這首詩令我想起郁達夫先生的沉淪。
作者一開始就下了一個對字,在在說明這是自己的房間,但偏偏詩中出現的是你。在掩藏與坦露之間,展示了虛空。其實作者無意掩藏。作者透過題目中真實的自己與詩中虛擬的你,將蒼涼與虛空陶鑄。 究竟那個是自己,那個是你,其實也不必深究。
但此詩是無比純潔的。以醜寫美,以穢寫潔。
有關憐憫
「而我們的示威表面看來十分有具體意義的時候,痛苦在輪迴。」把話說到我的心坎中。
我們有甚麼資格去憐憫他人,正如聖經中所說,我們憑甚麼以石頭去砸那犯姦淫罪的婦人。雖然我不是教徒。說到底,誰又不是千瘡百孔呢?
如果不是從對等的位置去憐憫他人,那就不是憐憫了。那只是滿足自己的另一種廉價感情消費。當你居高臨下去同情他人時,罪孽就在你身上滋生。
那甚至令我懷疑憐憫二字究竟是褒是貶。我想起史鐵生對生命及殘疾的思考。
有關孤獨
那天在回家的路中,想着昨晚剛讀的詩,潛意識知道自己要往水果店的方向走。就這樣,既有方向又沒有方向的走着。後來我想,有誰能與我分享靜默的思考過程,我們大概只能與別人分享對人、事、文、情的想法觀感,但從來不能與別人分享那一刹的閃念,那美妙的過程。想到這兒,深感人—— 畢竟是孤獨的。這又令我想起莊子。
人是多麼渴望被理解。但傷知音稀。
有關新詩
若許年頭沒有悸動了,況且對新詩本來就有點保留。這本小集子令我鈎起了對一段稚拙莽撞歲月的感懷,神傷了好一陣子。
只讀了情序幾首及自己的房間,以上只為讀後絮語。很喜歡你的小集子。加油啊! 另未能找到而我們行走一詩,欲一讀,懇請轉載於此或電郵予我。謝。
outsider:
謝謝你對《無風帶》所作出的分享。
相對於〈燒失〉和〈黑夜〉,〈情序〉中的詩作大概較新——雖然整本詩集不過是收集了兩年來的詩作。然而寫〈情序〉的時候,卻是比較隨意,有時沒有必要好好先想好主題才下筆。寫的時候大多依著自己的感覺走,如〈無風帶〉、〈失足的象〉、〈過雲雨〉、〈有些謊言經過〉等等都是這類型的詩。
說得很對,你說「有關坦露與掩藏」、「有關孤獨」都是我想探討的主題。至於「序」,倒想作一些撥亂和重新闡析,而你或許可能也察覺到,在坦露和掩藏之間,有時比「序」更影響我們的,是「罪」。
至於〈而我們行走〉,有幾個方法可以找到,一是找回《月台》的第十期,一是浸大出了一本新世代詩集,內裡輯了〈而我們行走〉一詩。再不然,我可以電郵給你看,謝謝你的支持和鼓勵:)
我也覺得你的《而我們行走》寫得很好,請問你可不可以將這首詩電郵給我看?
billy
ok, 無問題。
Hi, there!..f555c1d45609b4892ddff5c77c2628b2
無風帶我第一本看的詩集,
剛看完,很喜歡,放在第一篇有沒有特別意思?
另外,最近你有冇睇?
我想問最近你有冇睇
Karen:
不好意思,不大明白你的問題。